港中文毕业生就业呈双轨制,内地生多回国,留港率几何?
港中文毕业生就业呈双轨制,内地生多回国,留港率几何?
值得注意的是,港中深所有本科专业执行统一学费标准,不区分学科差异,而港中文的医科、商科等热门专业学费可达 40 万港元 /年。
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就业前景、深造机会以及学费标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引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想要进一步探究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就业优势凸显
港中深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就业情况相当出色。在2024届毕业生中,近半数,即48%,的学生成功就职于科技企业,其中包括华为、腾讯等知名的大型科技公司。这些毕业生的平均年薪高达16.93万元,这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收入水平相当丰厚。深圳的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为港中深的学生们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就业机会。
留港情况不佳
尽管港中深校友有资格申请IANG签证,但2024年只有四人留在了香港。这主要是因为香港雇主对内地校区有一定误解。他们或许觉得,来自传统香港校区的学生更能符合岗位要求,这导致港中深校友在香港找工作时遇到了更多困难。
深造比例有别
学费制度双轨
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费体系采用“双轨制”模式。针对本地学生,2025至2026学年的学费设定为44,500港元每学年,若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4.12万元。自2012年起,这一费用仅经历了两次微小的调整。对于非本地学生来说,2025年的本科学费达到了178,000港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16.5万元,这一数字比2024年增长了22.8%。两者之间的差额确实十分明显。
成本差异明显
港中深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方式,学费完全依据市场行情来确定。同时,该校在收费上对各个学科并无差别,统一收取同样的费用。港中深的住宿费用每年为2400元,而深圳的生活开销大约是香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学生的年均生活开销大概在3万到5万元人民币之间。相较之下,港中深的生活成本显然比港中文要低很多。
未来趋向持平
两所学校的财政支持体系不同,这造成了学费上的显著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港中深在2024年的平均学费是28万元,为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作,学校不得不考虑上调学费。若到2027年,学费增至16.2万元,且港中文的学费每年增长5%,那么两校的学费水平将大致持平。
阅读了这些材料,你是否对哪所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或香港中文科技大学——更适合继续深造有了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见解,同时,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个赞,并把它转发给更多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