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举办第一届教师科研奖颁奖典礼
9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举办第一届教师科研奖颁奖典礼
前言 9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第一届教师科研奖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为弘扬科研精神,奖励优秀的科研成果,激励全院教师在科研领域不断创新,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氛围
9月13日破晓时分,位于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成功举办了首届教师科研奖的颁奖典礼。这一盛事极大地点燃了教师们投身科研的激情,对学院整体的科研氛围带来了深远的正面影响。那么,这两位荣获奖项的教授在科研界到底有何等才华?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谜底。
典礼目的
设立教师科研奖旨在促进科研氛围,肯定卓越成就,激发教师创新热情,提升科研环境。2024年,人文社科学院特别增设了“杰出科研奖”与“青年科研奖”,旨在表彰学院内的科研优秀者。这一举措无疑为科研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也反映出学院对科研的高度重视和热切期望。
举办人员

颁奖典礼备受关注,在众人的热切期待中正式开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李学金担任协理副校长,唐文方教授出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王立弟教授则担任副院长,龚文高教授也在列,科研处副处长龚锐亦莅临现场。同时,陈捷教授作为科研副院长,负责主持活动。众多要员的参与,充分彰显了大家对此次活动的重视。
评选情况
评选程序非常严格,各系部首先进行推荐,随后学院科研与创新委员会进行细致的审核,最后还需院长的最终审批。经过这一连串的严格筛选,陶然教授与陈纯教授成功崭露头角。他们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和显著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们的成就是实至名归的。
获奖风采

陶然教授荣获了卓越的科研奖项。他的研究主要针对我国经济转型以及众多相关领域,成果斐然。在过去的四年里,他接连被选入爱思唯尔中国高引用学者“理论经济学”榜单。他的著作《人地之间——中国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销量超过三万册,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贡献了宝贵的参考。
陈纯教授荣获了青年科研奖。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边缘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情感发展相关因素的定量分析。此外,他还致力于探索和开发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他的研究成果在心理学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屡次发表,并且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颁奖仪式
仪式正在进行,颁奖环节显得尤为庄重。协理副校长李学金向陶然教授颁发了“杰出科研奖”的奖牌,而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唐文方教授则向陈纯教授颁发了“青年科研奖”的奖牌。在这一刻,现场的每一位嘉宾和师生都目睹了这一光荣的时刻。
意义深远
本次典礼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而且促进了学院的科学研究发展。学院正努力构建科研激励机制,旨在激发教师们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学院承诺将密切关注教师的科研进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我们坚信,未来会有更多教师在科研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关于科研奖项的设立事宜,大家都在热议它将如何具体促进学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也不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帮忙转发推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