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深招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批筹暨校区开工仪式,计划2013年招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批筹暨校区开工仪式,计划2013年招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简称港中大(深圳))获教育部批准筹建后,11日举行批筹暨校区开工仪式。2010年2月6日,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办学备忘录,确定双方合作意向。

香港中文大学拟在深圳设立新校区,这不仅意味着另一所高等学府的崛起,更肩负着开辟新型合作办学模式及推动学术交流的双重任务。这一举措,究竟会带来哪些变革?让我们共同去寻找答案。

合作渊源

2010年2月6日,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就教育合作办学达成了共识,双方共同签署了一份备忘录,该备忘录中详细阐述了彼此的合作意向。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密合作,今年我们的教育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专家组的专业审查和评估。1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举行了奠基仪式和开工典礼。这一活动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已经从最初的设想阶段,正式过渡到了具体的施工建设阶段。

校区选址

深圳市政府在其规划中设定,位于龙岗区大运中心西南侧的港中大(深圳)建筑工程,靠近龙翔大道北段,占地面积涵盖龙岗北通道两侧的土地。这块土地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为学校的成长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同时也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招生计划

自2013年,学校启动了招生工作,计划首次招收7000名学生。预计最终招生规模将达到1.1万人。主要面向内地优秀学生,同时,深圳地区的学子也有资格获得30%的录取比例。招生条件与校本部一致,录取的学生将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正式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该校的学位。这无疑为众多学子提供了一个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额外途径。

师资力量

在师资配置上,我们打算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招聘,同时允许教师在香港本校和港中大(深圳)两地间自由调动。这样的师资配置方案,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区域的优秀教育者,从而获取更宽广的知识面和多元的学术见解。这对他们开阔国际视野和培育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办学模式

港中大(深圳)拟建的校区将实行中英双语教学,同时非常看重通识教育和书院教育的重要性。在行政管理上,学校将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接受理事会的指导。该理事会由港中大和深圳大学各自推选的8位成员组成,港中大校长出任理事长,并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这种管理模式巧妙融合了两地的优点和特长,为学校的持续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制度根基。

先行案例

在此之前,香港个别高校已经进行了类似探索,例如香港浸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于2005年共同创建的联合国际学院。这标志着我国内地与香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首次合作办学,该学院的成立为港中大(深圳)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港中大(深圳)的成立具有深远影响,肩负着探索国内外合作办学新模式的使命。您对港中大(深圳)能否成功打造一种全新的合作办学模式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若您认为这篇文章有借鉴意义,请记得点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