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蜕变!港中大(深圳)从一院到三院,多个成果涌现
四年蜕变!港中大(深圳)从一院到三院,多个成果涌现
四年过去了,港中大(深圳)已从一个学院发展到三个学院,有12个专业3400名本硕博在校生,建立了三个高水平研究院
徐扬生先生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首位校长,在办学过程中,他投入了巨大的心力,历经艰辛,助力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对于教育理念及学校发展的独到见解,为整个教育界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任职决策
2013年8月1日,徐扬生脱颖而出,经过全球范围内的层层选拔,荣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首位校长。这一重要时刻,见证了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设立分校的历史性突破,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校长,他不仅要熟悉国际大学的运作模式,还要深刻理解我国的社会文化特色,带着对祖国的深切情感,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尽热爱。正是凭借这些优秀品质,徐扬生才得以肩负起这一重要职责。
面对这个关键性的抉择,他承受了相当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境内外合作办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成就;然而,前方的路途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
办学挑战
徐扬生直言,投身教育事业并非易事。在国内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文化差异。这包括地域文化的差异、国际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高校的个性特点。比如,在引入外部学校时,能否适应当地环境,变得尤为关键。他明白,若想将一所大学经营得丰富多彩,必须深入了解国内考生的成长背景。这正如同要想有效地管理一座“炼钢厂”,就必须深刻理解“钢铁”的基本属性。
通识教育
徐扬生承担着重任,将通识教育从香港引入深圳。他坚信,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还应当强化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他期望,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
了解学情
为了对学生负责,徐扬生亲自走访了73所中学。现在,他对这些中学的育人方式有了深入了解。因此,每当这些学生踏入大学校园,他就能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确保对学生负责。
交流鼓励
徐扬生不仅注重“引进来”,而且极力推崇学生“走出去”的理念。他深信,拓展视野、与聪明且有学识的人交流至关重要。到2018年3月为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生已有机会前往全球64所顶尖大学进行交流和学习,超过60%的学生已经拥有了海外学习的背景。
服务深圳
徐扬生觉得深圳的发展势头很猛,预计将来可能会拥有四五所世界级的高等学府。他常常向全球推广深圳,特别强调它的开放性。到目前为止,这所学校的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其中超过半数,也就是5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了深圳。他坚信学校得到了深圳的大力支持,而学生们选择留在这里,实际上是在为这座城市的进步作出贡献。
您认为境内外合作办学在将来可能会面临哪些新的困难?诚邀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