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深动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未录取通知书引热议,背后尽显人文关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未录取通知书引热议,背后尽显人文关怀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近日有网友称,自己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未录取通知书”,在网上引起热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

高考成绩公布之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出的“未录取通知”在网上引起了热议,那么,这封非同寻常的信函,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温情与激励

特别信件引关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录取通知书_香港中文大学(深圳)_高考落榜学生关怀

近日,有网络用户爆料称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出的“未录取通知”,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据7月28日极目新闻报道,该校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确认,他们确实为每一位未能被录取的考生都发送了此类信件。这种做法与常规不同,很快便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人文关怀显心意

信中并未出现“淘汰”等生硬的措辞,而是用“每一份坚持都值得尊敬”来代替。信中记载了两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是校长的一位朋友高考失利后成功转型为杰出的企业家,二是校长本人从农村的泥瓦匠成长为大学生。这些故事传递了永不放弃、能够实现逆袭的信念,给那些落榜的考生带来了慰藉。

温暖安慰落榜生

高考结束后,众多考生在等待成绩时心情忐忑,一旦得知自己未能被录取,便默默地将失落深藏心底。那份“未录取通知书”宛如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拍打着考生的肩膀,向他们传达:“这不过是一段旅程,而非终点。”它认可了考生为追求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并赋予了他们继续前进的勇气。

打破传统新做法

传统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常聚焦于那些被录取的学生,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却对那些未能被录取的学生给予了关注。学校以真挚的关怀抚慰他们的失落,展现了对于“录取线”之上的重视,阐释了“培养人才先培养心灵”的深刻含义,使得教育充满了温情。

种下希望的种子

尽管这份温馨无法改变落榜的事实,它却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教会他们,努力本身就有价值,即使暂时遭遇挫折,也能得到温柔的关怀。这颗种子或许会在将来激发他们勇敢追逐梦想,无畏挑战。

教育应有的模样

这份所谓的“未录取通知书”呈现了教育应有的姿态。教育并非仅仅是选拔人才,更在于伴随学生的成长。它使得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仍旧能体会到尊重与关怀,领悟到人生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

你是否也被这份“未录取通知”所触动?若你对此文有所喜爱,不妨点赞并转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