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深动态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图片展开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老南门成焦点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图片展开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老南门成焦点

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正式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设立港中大(深圳),一所深港合办的新大学就此应运而生,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试验也在特区的土地上展开。

8月26日,那天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五周年纪念日,市民中心举办了一场以纪念为主题的照片展,里面有一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门的图片吸引了很多目光。这所大学虽然办得比较新,但在发展历程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经历。

创校初衷

2005年,中国科学院当时的负责人路甬祥,曾勉励港中大学者徐扬生为国内教育贡献力量。徐扬生通过一番考察,了解到深圳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跟北京、上海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尽管深圳经济当时发展很快,但教育方面却明显落后,迫切需要一所优质大学,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培养杰出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创办港中大(深圳)的构想开始形成。

落地生根

没过多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计划终于付诸实施。2010年2月6日,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政府达成一致,决定共同创办港中大(深圳)。2012年10月11日,学校获得经费批准,随即开始建设校园。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其成立。所以,深圳和香港合作建立的一所创新学院在特别行政区建成,为教育改革掀开了新的一页。

迎新时刻

2025年8月25日清晨,港中大(深圳)的协理副校长王丛来到新生报到区域。他自2018年起任职该校,此前曾负责学生管理,也主管过学术工作。转眼已是第十一度,学校迎来众多2025级新同学及其家属。王丛仔细观察学生报到状况,察觉到校园里洋溢着新气象。

学科讨论

王丛记得港中大商学院求学时,老师们正商议经管学院的设立事宜,他那时觉得,深圳经济进展迅速,迫切需要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在深圳开办相关学科十分恰当。学校应当着眼未来,规划好学科发展,使教育跟得上城市发展步伐,如此便能造就众多城市急需的专业人才。

办学特色

港中大(深圳)承担着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使命。学生欣赏深圳的生机与机遇,也赞同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继承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宗旨与学术体系,形成了国际化的教育特色,注重通识教育和人文底蕴。学校还聚集了700多位杰出学者,与160多所国际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联系。

发展回望

2014年9月,宿舍楼尚未完工,同学们要穿过马路,临时在信息学院那边安顿下来。现在,校园已经十分完善。从最初艰难建设,到现在持续改善,港中大(深圳)记录了深圳高等教育的进步,同时受到深圳经济特区精神的激励,不断拓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后有哪些令人看好的发展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见解,同时记得为这篇文章点赞,再把它传播给更多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老南门_深圳香港中文大学_港中大深圳创校历程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