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批转正,合作办学优势与挑战并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批转正,合作办学优势与挑战并存?
日前教育部正式致函广东省政府,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后者正式获批“去筹转正”。与知名学校合作办学是好事,但关键还在于把源头学校的成功模式嵌入合办学校。
与知名大学合作开办教学计划,这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是,假如发起方的成功做法没能被吸收进来,那么很可能会流于表面,最终令人失望透顶。
合作办学亮点
香港中文大学有着深厚的教育积淀,深圳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基于这两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合作项目得到了官方的许可,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注意到了。这种不同地方的学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对于香港和内地学者的交流互动很有帮助,它为两地学者提供了沟通的平台,并且也能作为尝试合作教育的一个新开始,为教育的发展找到新的方法。
合办学校优势
联合开办的学校能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学术动态。学生还能找到更多提升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当与世界各地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时,这类学校比国内部分学校更具优势,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国际氛围,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已有模式困境
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际学院,不过实际结果跟最初的计划大不一样,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港中大(深圳)假如还是按照老方法走,又不能在教育体系上做出改变,以后可能会变得很一般,很难在众多大学里显得特别,也无法展示自己的独特优势。
竞争情况分析
有些教学团队实力突出的单位,通过聘请外国教师、开设夏季短期班等手段,也能达成这个目标。港中大(深圳)方面要仔细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并进一步增强,不然在竞争激烈的教育行业,就很难占据优势,然后也难以招收到水平高的学生。
教学模式问题
港中大(深圳)每年收取九万五千元学费,官方解释此举旨在保证课程水准达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标准,学生盼望学校能够聘请优秀的教学团队,并且实施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案,倘若学校只是复制内地高校的常规模式,无法体现港中大自身的特点,那么在创新方面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既然学生支付了高额费用,理应获得对等的学术体验。
发展重点方向
教育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团队与学生集体同样重要。港中大(深圳)在提升教师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集体的能力,两方面一起发展才能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该校作为合作院校,是否开设“2 2”计划来招收学生,也是学生非常关切的事,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进步平台。
觉得港中大(深圳)能否把香港中文大学的优秀做法吸收进来,办出一所很棒的合作学校吗?请在下方留言说说看法,也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顺便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