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区新音乐殿堂揭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亮点多多
深圳龙岗区新音乐殿堂揭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亮点多多
更令人瞩目的是,校园整体规划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噪声对教学及演出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形成了“声学缓冲带”,保障了学院的声学设计质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开学
深圳龙岗区新建成了一座音乐场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举行了落成典礼,这一举措能够满足大湾区对高水平音乐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深圳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助力,社会各界对此表示十分关注。
项目概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项目用地面积达7.4万平方米,计划容纳1000名学生。这个规模在深圳的音乐教育界非常可观,建成之后能够为社会输送大量音乐专才。此项目的实施彰显了深圳对音乐艺术高等教育的关注,也是深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举措。
设计理念
学校围绕“绿色”主题,以“连廊”为支撑,形成了“一条轴线、两个区域、三个组团、两个广场”的布局形态。这种规划别具一格,能够将校园各个区域紧密地串联起来。南北两个广场既为师生提供活动场所,也对公众敞开大门,使学校与城市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互动,成为体现学校风貌的重要平台。
声学保障
校园整体布局时,特别考虑了周边环境噪声对教学和演出可能造成的影响,借助科学合理的规划,设置了“声学缓冲带”。这样的设计非常周到,有助于维护学院优良的声学条件,让师生能够在宁静的环境中学习和进行表演,同时也保证了各种音乐活动的质量。
建筑特色
音乐学院的建筑外墙运用了圆润的线条和丰富的材质,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以及与自然的协调感。教学区域借鉴了岭南地区四合院的建筑理念,既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集体活动,也能够优化局部的气候条件。学生居住的楼宇和公共活动设施强调实用性和舒适性,旨在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日常居住氛围。
室内设计
空间以“展示—研习—居停”三个部分为基础,构成立体化的“音域”构造。展示部分打造温馨典雅的文化气息,研习部分设立多样的知识通道,居停部分彰显日常的生气,这样安排可以适应师生的不同要求。
声学设计
声学规划借鉴了国际前沿思想,能够适应各种表演场合,保证演出品质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工程管理遵循高规格要求,BIM技术得到普遍运用,使得项目从始至终处于严格监控之下,各阶段工作都得到优化处理,充分展现了学院建设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开办影响深远,它把艺术培养和公共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给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艺术享受,有助于提高大家的音乐水平,你觉得这所学校会给深圳带来哪些不同呢?可以点个赞,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在留言区谈谈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