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2016年度入学典礼,众多嘉宾及新生齐聚
9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2016年度入学典礼,众多嘉宾及新生齐聚
时代周报记者 刘巍 发自深圳9月4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了2016年度入学典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主席沈祖尧,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梁乃鹏
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学,在2016年举办了开学典礼,全球顶尖学者齐聚于此,两千多名学子也一同参与,这所年轻的大学,凭借创新教育模式,对传统高校格局发起挑战。
多元背景的学子齐聚
806名新生加入了校园大家庭,这些新生来自全国22个省份,其中不仅有本科生,还有研究生以及博士生,不少人是头一遭来到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他们所选专业涵盖金融、工程、翻译等热门领域,展现出年轻人对实用学科的高度热情。

为贫困地区学生,校园里特别提供了助学金支持,21名学子来自中西部地区,他们共获得资助420多万元。这种帮助具有实质性,能让经济困难的学生安心求学,且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
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
亲身到达现场的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阿里耶·瓦谢尔,他和沈祖尧、徐扬生等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一同参与了此次盛会,教授团队里有本地资质深厚的学者,还有从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他们会给学生们带来具有多样特点的学术视角。
被特别称赞深圳创新环境的瓦谢尔教授,觉得这座城市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越条件,他建议学生们不要局限于课本,要多参与实践项目,这些话语给新生们带来了深刻启发。
书院制的独特魅力
这所大学持续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度,每个学生除归属于专业学院外,还会加入一个书院,书院不单单是住宿场地,更是学生交流思想以及发展兴趣的社区空间,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此碰撞思维,激发出新的创意火花。
从学术讲座到文化体验,书院会定期组织各类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培养社交能力和具备团队精神,因这种制度打破了传统院系的界限,所以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
学校着重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借由非形式教育对专业课程予以补充,于书院之中,学生能够参与管理事务,学习领导才能。这般体验式教学促使学生在实践里成长,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
书院制中,师生间的关系愈发紧密,身为教授,他们不单单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生人生之路的指引者,这般亲密无间的互动,促使教育回归其原本的模样,营造出更为温馨的培育人才的环境。
校园建设的持续推进
开学当天,举行了逸夫国际会议中心的封顶仪式,这标志着新校区建设进入最后阶段,这座现代化校园预计在2017年8月达到可以实现全力供给利用的状态,会为师生给予更为完备的学习以及生活方面的设施。
设计新校园时融入了环保理念,且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而这些硬件设施的提升,会进一步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以及科研工作。
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学校今年除了进行本科生培养,还招收了200多名硕士生以及首批博士生,这些研究生会在金融工程、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研究,进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输送高端人才。
学校全身心地致力于去打造一个国际化的,用以施行教育的平台,借由让多元的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这种方式,去培育学生,使他们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的公民,这样的一种办学理念,当下正在获取社会各界的广泛的认可。
在这所洋溢着活力的大学里,你最为期待去体验哪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呢,欢迎于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要是喜欢这篇文章,请进行点赞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