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化办学特色与筹建历程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化办学特色与筹建历程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
听说了吗?位于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合资高等教育机构,它凭借其独特的吸引力,吸引了大批学生前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地了解它
合作办学起源
2009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小组,着手研究在深圳设立分校的可能性。2010年2月,该校与深圳市政府正式签署了一份教育合作协议。紧接着,2011年3月,双方又达成了初步的框架协议。这一切都表明,双方都有坚定的合作意愿和真诚的态度,共同为这所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学的创立揭开了序幕。
2011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达成一项重要协议。依据该协议,双方决定采取联合办学的模式。这一举措标志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正式成立。两所高校紧密合作,共同整合各自资源,为这所新大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获批成立历程
2012年10月,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设立。这一举措标志着该校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官方认可,确保了其办学合法性与规范性。从此,筹备工作迈入了崭新的阶段。
2013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政府以及深圳大学达成了详尽的办学协议,并共同成立了理事会。这一理事会的建立,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搭建了组织框架。同年8月1日,徐扬生被任命为校长,标志着学校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办学目的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选择在深圳设立校区,旨在培养那些既具备国际眼光又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这所大学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它同时承担着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开拓新途径的重要使命。在这方面,它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上持续进行探索,或许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导向。
管理与教学特色
学校实行由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采用民主化管理,高度重视学术自由,努力打造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教学中实施中英两种语言的授课方式,并引入了书院管理模式。这种双语授课模式满足了国际化的趋势,而书院管理模式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术学习上获得更为周到的辅导。
师资与招生情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泛吸纳全球优秀人才担任教师,并且教师们可以在香港中文大学与本校之间自由调动。这样的机制确保了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学生得以接触最前沿的学术知识。
招生工作分阶段实施。学校计划长远规模达到一万一千名学生。自2014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主要通过高考和自主招生两种方式选拔优秀学生。至于研究生招生,则参照香港中文大学的模式,依据成绩进行录取。
学科设置规划
学校在成立之初,主要开设了理科、工科以及经济管理类课程,诸如信息工程、能源工程等。这些课程紧跟科技与经济的进步步伐,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之后,我们将逐步增设人文、社科、法律等众多专业,以此丰富学科体系,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选课空间。
你认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哪些独特之处最让你心动?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同时别忘了给我们点个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