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郑州·共创未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专场对接活动成果丰硕
科创郑州·共创未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专场对接活动成果丰硕
从一流大学到产业一线,一座贯通产学研、破解合作堵点的桥梁,正成为双方所需的“加速器”。8月21日至22日,“科创郑州·共创未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专场项目对接活动在郑举办
行业革新和大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向来需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当前,一个联合这三方的平台正在发挥促进作用,让最优秀的学校和产业发展的前沿部门紧密交流。
活动背景
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是校企研合作的核心,也是高校同产业单位紧密配合的重要方式。此次“科创郑州·共创未来”活动由郑州市科技局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同组织。活动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网络通信等多个领域,旨在让最新的科研进展同郑州的产业需求有效对接,为郑州的发展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
洽谈交流
8月21日上午,在龙子湖智慧岛大厦郑州海创中心,举行了项目对接的会谈活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派出了8个专家小组,郑州超聚变、阿帕斯等10家业内领先企业也参与了会议。这些小组被安排分头讨论,双方围绕技术方面的要求、合作途径以及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展开了坦诚的对话。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副书记杨国华,打算借助这个机会,组建一个横向研究项目,以便协助企业攻克技术层面的困难。
实地调研
8月21日,专家一行前往郑东新区,随后又前往高新区,最终抵达航空港区,旨在考察新开普与超聚变等企业的运营状况。通过实地考察,专家们得以直观认识郑州的产业发展现状,明晰各企业所遇的技术瓶颈及未来规划,从而为后续合作探寻契合契机。杨国华提及,倘若合作顺利,他期望在郑州设立大学创新机构,以便开展更深层次的协作。
活动目的
“创新郑州·携手明天”活动主办方是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这项活动旨在搭建需求与供给的对接平台,促进科技成就转变为实际的生产效能。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四次此类活动,展示了126项新能源、新材料的科技成果,提交了44份资质证明,吸引了近两百家企业与十家金融机构参与,组织了42家公司进行对接,促成了9项合作意向,完成了4份合同签署。
合作愿景
杨国华认为,两个机构的科技工作者直接交流有助于信息传递,在新思路的开发上能够协同一致。他期望借鉴国际上顶尖的成果,与郑州共同构建学校同企业合作的和谐局面,筛选出有发展前景的优秀项目,推动行业进步,取得社会广泛认可的成效。
未来规划
郑州市科技局方面表示,将不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企业反映情况、科研机构攻克难关、政府部门给予帮助”的联动模式。会引导高校和郑州的领先企业与 nhau 联合创办科研中心,帮助新出现的技术成果在本地落地和传播。
这种学校与地方合作的管理模式是否能在其他城市推广呢?希望大家可以点赞转发,同时在评论区分享意见,共同讨论。